英伟达在新加坡营收暴增但其向新加坡交付芯片的价值占比还不到 1

2022年底,美国刚限制AI芯片对华出口的时,根据NVIDIA的财报,新加坡贡献的收入占比只有9%,但是现在比例已超过20%,突然猛烈的增长显得很不正常。

除新加坡外,NVIDIA 2024 年第三季度在其他主要地区也有不同表现。美国市场收入约为 148 亿美元,占总营收的比例约为 42.2%;中国(含香港)收入 54.16 亿美元,占总营收的比例约为 15.4%;未明确披露具体各个地区的收入,但除上述已知地区外的其他区域合计占总营收的比例约为 19.56%,收入约为 68.69 亿美元。

UncoverAlpha投资者兼分析师Rihard Jarc就指出,NVIDIA 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中,来自新加坡的收入为77亿美元,同比暴涨185%。这一收入超过了 NVIDIA 在美国市场收入的一半,相比 NVIDIA 在中国市场(含香港)的收入多了高达 42%。

对于这个情况,有人分析称,大量在新加坡设有总部或办事处的公司采购了 NVIDIA 的 AI 芯片。比如字节跳动旗下 TikTok 总部位于新加坡,栢能集团为生产 RTX 4090/5090 系列显卡,也将总部迁往新加坡。

而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副部长 Tan See Land 表示,尽管新加坡贡献了 NVIDIA 2024 年总收入的接近 28%,但实际上,NVIDIA 向新加坡交付芯片的价值占比还不到 1%。全球企业采购商品和服务时,计费渠道和最终产品交付地分开是通用做法。NVIDIA 也解释按区域划分收入是根据客户付费部门所在地,产品配送地址与账单地址不同是常态。


百胜中国如何破解餐饮不可能三角实现逆势增长

2024年,餐饮业的画卷上交织着挑战与机遇的复杂笔触。据统计,近三百万家餐饮店铺黯然离场,众多知名品牌虽营收增长,利润却未见提升。然而,在这股寒流中,全国餐饮收入依然顽强地实现了5.3%的正增长。业界内流传的“不可能三角”难题——系统销售额、同店销售额与利润难以平衡,成为了悬在餐饮企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扩张门店虽能推高整体业绩,但同店销售往往承压;促销手段虽能短暂提振同店销售,却要以牺牲利润为代价。

面对这一困境,百胜中国以其卓越表现给出了破解之道。自2024年第二季度起,该公司的多项关键业绩指标如同店销售指数、利润率及经营利润增长率均呈现逐季攀升的态势。全年总收入达到113亿美元,创下分拆上市以来的新高,同比增长5%(不计外币换算影响)。更其净新增门店数量突破历史记录,达到1751家,门店总数攀升至16395家。核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2%,巩固了其在业界的领先地位。

从品牌细分来看,肯德基与必胜客均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。肯德基第四季度系统销售额同比增长5%,核心经营利润跃升18%。凭借稳健的直营与加盟双轨拓展策略,肯德基已入驻超过2200个城市,门店总数达到11648家。必胜客则连续第八个季度实现同店交易量增长,第四季度同比增长9%,成为全年增长最快的季度,核心经营利润同比激增226%。2024年,必胜客净增门店412家,总数达3724家。

在品牌创新方面,肯德基独立咖啡品牌肯悦咖啡迅速崛起,从年初的50家门店激增至700家,并预计2025年底将达到1300家。通过共享肯德基门店流量与厨房资源,肯悦咖啡有效提升了单店服务能力,促进了交叉消费。必胜客则推出WOW店,通过精简菜单、降价及简化运营,实现了门店的精细层级划分,成功吸引新一代消费者及刚需客户。

产品层面的创新同样不容忽视。百胜中国推出了如鎏金咸蛋黄比萨、原味鸡汉堡等创意菜品,将经典与创新巧妙融合,以独特口味征服消费者味蕾。这一系列的创新背后,是供应链提效与数字化赋能的持续推动。百胜中国构建了灵活的供应链体系,启动全球供应商招募计划,同时依托强大的数字化能力,推动餐厅管理自动化,简化运营流程,提升工作效率。

门店扩张方面,肯德基与必胜客分别净增1352家和412家门店,总门店数突破16000家大关,稳步向2026年2万家门店的目标迈进。百胜中国通过提高加盟门店比例,以更快的加盟速度抢抓市场机遇。同时,灵活多样的门店模式也为公司的迅速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百胜中国管理层表示,公司坚持“提效与创新”双轮驱动战略,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一方面,公司通过多项举措优化运营,从员工与顾客的角度出发,赋能组织,使运营更加高效、灵活且具备竞争力。同时,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,不断提升客户体验。另一方面,创新贯穿于业务的各个环节,2024年,百胜中国推出了约600款全新或升级的菜品。这些创新产品与实惠价格有效带动了到店客流,而肯德基小镇mini模式与必胜客WOW模式等创新门店模式,则帮助品牌成功捕获了新的消费群体。

百胜中国在逆境中的稳健增长,是对商业智慧的深刻诠释:在挑战中寻找机遇,以创新开辟未来空间,以提效赢得当下利润。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,抓住本质问题,打破传统束缚,方能实现可持续的繁荣发展。


马斯克xAI携手20万GPU推出Grok 350亿美金戴尔AI服务器大单在即

埃隆·马斯克的人工智能(AI)初创公司xAI正紧锣密鼓地扩大其基础设施,为即将发布的一款强大AI模型做足准备。在周一的直播中,马斯克及xAI团队展示了被誉为“地球上最聪明的AI”的Grok 3模型。这款模型由xAI的超级计算机Colossus训练而成,而Colossus正是由大约20万台图形处理器(GPU)在田纳西州孟菲斯搭建而成。

Colossus的惊人扩张无疑为Grok 3带来了巨大的好处。xAI在1月份完成了Grok 3的预训练,其计算能力较前一代Grok 2提升了大约10倍。马斯克表示,Grok 3的能力远超Grok 2,并且这个模型每天都在不断进化,每天都在推出改进。“你甚至能在24小时内看到它的更新。”他强调。

在之前的版本中,Grok 2使用了2400亿个参数,性能与GPT-4相当。而现在,马斯克对于Grok 3充满信心:“我们拥有一支极其出色的工程团队,并且能接触到所有最好的AI资源。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就是一个来自大规模集群的智能系统。我们已经能够重启xAI的整个进程,确定需要多少GPU来训练一个能够压缩整个互联网的大型语言模型。”

据报道,xAI似乎正在加速项目的扩张,并正与戴尔科技公司洽谈一项超过5亿美元的AI服务器采购协议。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,戴尔正在深入谈判以确保协议达成。如果交易最终达成,戴尔将在今年交付配备英伟达GB200 GPU的服务器。

这笔5亿美元的潜在交易凸显了训练和运行AI模型需求的激增。这笔交易的可能规模几乎是戴尔季度AI服务器销售额的两倍。在2024年11月1日结束的第三财季,戴尔的服务器销售额达到了29亿美元,推动其服务器和网络业务收入激增58%,达到74亿美元。

马斯克的AI之旅始于2023年7月创立的xAI,他从OpenAI、DeepMind和其他AI研究领先机构吸引了人才。马斯克的目标是建立一家能够直接挑战OpenAI在该领域主导地位的公司。去年6月,xAI宣布在孟菲斯建立的超级计算机已于9月投入运行,使用了戴尔和Super Micro的服务器。


锐界L大马力混动获全家点赞油耗低又舒适真是家用好选择

近期,一位车主分享了他选择福特锐界L的购车经历,这背后有着一段温馨的家庭故事。起初,是车主的妻子一眼被锐界L的外观设计所吸引,她认为这辆车既大气又不失时尚感,驾驶出去非常有面子。在妻子的强烈推荐下,车主虽然起初有所犹豫,但在亲自试驾后,他也被这辆车深深打动。

试驾过程中,锐界L的大马力混动系统给车主留下了深刻印象。车辆起步迅速且安静,市区驾驶时显得尤为轻松自如。这种驾驶体验让车主彻底改变了之前的犹豫态度,最终决定购买。

除了驾驶体验,锐界L的油耗表现也让车主感到惊喜。由于采用了混动系统,车辆在市区的油耗大约在7.5升左右,相比车主之前的车辆,节省了不少燃油。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,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。

更重要的是,锐界L的舒适性得到了全家人的认可。老人乘坐长时间也不会感到疲惫,孩子们一上车就容易入睡。这样的表现让车主觉得,这辆车真正成为了家庭出行的神器。

车主表示,锐界L不仅满足了家庭出行的需求,更在细节上体现了对家人的关爱。这样的选择,无疑是一个明智且温馨的决定。


栏目:数码
标签:

龙芯新一代8核桌面CPU 3B6600宣布媲美1213代酷睿 首款入门级显卡也来了

2月27日消息,今日,龙芯中科公告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,公司正在研制下一代桌面芯片3B6600。

据悉,3B6600为8核桌面CPU,集成GPGPU及PCIE接口。与3A6000相比,工艺不变,结构优化,目前处于设计阶段。

此前,龙芯3A6000桌面CPU已经达到了14纳米工艺x86处理器的性能,仅仅2.5GHz的频率就可以媲美3.6GHz高频率的酷睿i3-10100。

预计,3B6600单核性能有望处于世界领先行列。根据官方公开的资料,龙芯3B6600将继续使用成熟工艺,架构内核升级为全新的LA864,共有八个核心,同频性能相比LA664架构的龙芯3A6000大幅提升30%左右。

主频预计仍然是2.5GHz,但是会掌握单核睿频技术,一般可以再提升20%,将争取达到3.0GHz。

据悉,龙芯3B6600单核心、多核心性能都可以达到Intel 12/13代酷睿中高端水平,也就是能够媲美i5、i7系列,超过当时市场销售的50%以上桌面CPU。

同时,龙芯3B6600还会集成全新的LG200 GPGPU图形计算核心,支持DDR5内存、PCIe 4.0总线、HDMI 2.1输出,全面达到新的高度。

另外,龙芯定位终端应用的2K3000/3B6000M,8核终端SoC,单核性能和3A5000可比,去年底已回片,正在测试中。

服务器CPU方面,龙芯下一代服务器芯片3C6000系列目前处于样片阶段,预计今年Q2完成产品化并正式发布。

根据内部自测的结果,16核32线程的3C6000/S性能可对标至强4314,双硅片封装的32核64线程的3D6000(3C6000/D)可对标至强6338,

四硅片封装60/64核120/128线程的3E6000(3C6000/Q)已在去年11月份封装回来,在测试过程中。

GPGPU芯片方面,目前在研的首款GPGPU芯片9A1000定位为入门级显卡以及终端的AI推理加速(32TOPS),显卡性能对标AMD RX550,预计今年上半年流片。


马斯克宣布Grok 3 大模型2月18日发布自诩地球最聪明AI

近期,科技界巨头马斯克在知名社交平台X上预告了一项重大发布活动。他宣布,备受期待的Grok 3大模型将于北京时间2月18日中午12点正式亮相,并将通过现场演示展示其卓越性能。马斯克毫不吝啬地称赞Grok 3为地球上最聪慧的人工智能系统。

为了确保发布会的顺利进行,马斯克透露,他将整个周末的时间都投入到与团队的紧密合作中,对产品进行最后的打磨和优化。他幽默地表示,在发布会之前,他将暂时“离线”,专注于这一重要任务。

据马斯克早前的透露,Grok 3大模型在推理能力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。在一系列严格的测试中,Grok 3的表现超越了市面上所有已知的产品,这无疑为其即将到来的发布增添了更多期待。

马斯克还透露了关于xAI公司的最新动态。该公司目前正积极接触潜在投资者,计划筹集高达100亿美元的资金。这笔资金有望使xAI公司的估值飙升至约750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5449.16亿元),进一步巩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。

随着发布会的临近,科技爱好者和投资者们对Grok 3的期待之情日益高涨。他们纷纷猜测,这款被誉为地球上最聪慧的人工智能系统,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。

而马斯克和他的团队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,力求在发布会上为观众带来一场震撼的演示,展示Grok 3在推理、学习和适应等方面的卓越能力。这场发布会无疑将成为科技界的一次盛会,吸引全球的目光。


过好这一生的DeepSeek的答案比人还浪漫

近日,DeepSeek回答“过好这一生”的是什么,答案震撼了不少人。一个没有生命、感情、人性的AI告诉自诩为“万物之灵”的人类——人生一场不是来“赢”的,而是感受花开、日落、爱与被爱;生命终点最后悔的,从来不是失败,而是“不敢活出自己”。 当AI比人还极致浪漫、更坚定地相信人的价值存在于那些“无意义”的瞬间——一次毫无目的的旅程,随机而动的灵感闪光,流动时间所带来的未知变化,以及名为浪漫主义的限定价值——的时候,人不觉得被“啪啪打脸”吗? 当外部物质世界极为强大、科技进步极为飞速之时,人的第一反应是什么?恐惧、孤独、无所适从。 技术狂欢的背后,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:外部世界的急速扩张正在挤压个人的精神空间,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存在主义危机。社交媒体创造了虚拟的连接,却加剧了真实的孤独;智能设备提供了便捷的生活,却削弱了思考的能力;信息的爆炸式增长,反而导致了认知的碎片化。 宅男宅女、低一代,不就是个体面对强大外部世界时的防御性撤退么?人类目前的心理机制、意义系统都建立于过去几千年的物资匮乏年代,虽然吃不饱但意义系统完整,而现代处于文明转型期的价值真空之中,物质丰裕但意义系统破碎——饿不死了却不知干嘛活着。 渺小的个人凭什么在如此广大的世界中生存?如何在芸芸众生中,坚信自己存在的价值?外部世界如此强大,人的内心何处安放? 人的肉体很难死了,但精神更难活了。每个人都需要更为丰富和强大的内心,去明确我是谁、来自何方、去向何处、存在的价值和意义。 丰富和强大的内心,来自哪里?丰富的生验和深度思考。 童话作家郑渊洁说:“一个人小时候不是好孩子,长大也不会是好大人。”他说的“好”不是“乖”,而是什么年龄就该做这个年龄的事情。儿童的天性就是玩,小时候没有好好玩、痛快玩,长大也不会成为一个成熟、有担当的大人,而是“巨婴”。 一个孩子,即便填满,能装多少知识呢?童年的任务不是填满一个容器,而是扩大容器,让容器未来有无限的延展能力。 所以,我们的父母千万不要“抽空”孩子的童年。 童年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,是培养想象力、创造力和情感能力的重要阶段。自由玩耍、艺术体验、自然探索这些看似“无用”的活动,恰恰是滋养精神世界的必需品。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,孩子们才能发展出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精神世界。 丰富而强大的内心,有那么难吗?无他,自由和发呆而已。当一个孩子能沉浸于色彩、线条、音符、律动……的世界,会几个小时地看落日、看云、看光、看花、看草……他必然有跟自己独处、面对世界的能力。 爱与被爱、好奇与探索、一往无前的勇气、对于“意义”的反复思考与追问,才是人类永远不会被消解的意义。


澳洲电车销量TOP5特斯拉领跑比亚迪等中国品牌崛起

澳洲电动汽车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增长,各大品牌竞相角逐,其中特斯拉依然保持着领先地位,但中国品牌的崛起也不容小觑。

根据澳洲七号台新闻的最新报道,特斯拉Model Y再次成为澳洲最畅销的电动汽车,去年全年销量高达21253辆。这款车型凭借出色的性能和合理的价格,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。今年初,特斯拉通过多次降价,使得Model Y的价格区间降至55900澳元至82900澳元,进一步提升了其市场竞争力。

Model Y提供了三款不同配置的车型,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。入门款的Model Y RWD搭载了最大功率220kW的电动机,零百加速时间为6.9秒,WLTP续航里程达到了513公里。而更高配置的RWD和Performance AWD则分别拥有378kW和393kW的电动机,零百加速时间分别为5.0秒和3.7秒,续航里程也有所提升。

紧随其后的是特斯拉的另一款车型——Model 3,去年销量达到了17094辆,稳居销量排行榜第二位。Model 3同样提供了三款车型,价格区间为54900澳元至80900澳元。与Model Y相似,Model 3也以其卓越的性能和续航能力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。

在特斯拉之后,来自中国的MG品牌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。MG 4去年在澳洲销量达到了6934辆,成为榜单上的新星。MG 4提供了多达六款车型,价格区间为34990澳元至55990澳元,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。基础款车型搭载了最大功率125kW的电动机,续航里程为350公里,而更高配置的车型则拥有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强的动力性能。

同样来自中国的比亚迪品牌也在澳洲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。比亚迪Seal去年销量达到了6393辆,排名第四。Seal提供了三款车型,价格区间为46990澳元至61990澳元。入门款车型搭载了150kW的电动机和61.44kWh的电池组,续航里程为460公里。而更高配置的Premium和Performance车型则分别拥有82.56kWh的电池组和更高的输出功率,续航里程也分别提升至570公里和520公里。

比亚迪在澳洲推出的首款车型Atto 3也取得了不俗的销量成绩,去年共交付了5751辆,排名第五。Atto 3目前仅提供两款车型,价格分别为39990澳元和44990澳元。这两款车型均配备了LFP电池,但电池容量和续航里程有所不同。Essential Standard Range车型配备了49.92kWh的电池,续航里程为345公里,而另一款车型则拥有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高的输出功率。

随着澳洲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认可度不断提高,以及各大品牌不断推出新产品和优惠政策,澳洲电动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。未来,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优秀的电动汽车品牌和产品进入澳洲市场,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。


何小鹏与任正非亲密交流小鹏汽车等企业家赴华为取经

近期,一张引人瞩目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开来,照片中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并肩而立,笑容满面。何小鹏在个人朋友圈及多个社交平台分享了这张照片,并表达了自己与任正非交流后的深切感受:“今日得以向任总求教,实为荣幸之至!任总的无私分享、睿智见解,以及大道至简的思维方式,在科技、企业管理、文化塑造及公司治理等多个层面,都给予了我深刻的启发与思考。”

据悉,此次会面不仅限于何小鹏一人,还包括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多位精英。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、知名投资人徐新、硅基流动CEO袁进辉、面壁智能CEO李大海,以及茶饮品牌霸王茶姬的张俊杰等,均一同前往华为总部,与任正非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学习。这场跨界对话,无疑为参与者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碰撞机会。

参与此次交流的多位企业家纷纷表示,任正非以其深厚的行业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,为他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考。无论是对于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,还是对企业文化的精心培育,任正非的经验分享都如同一盏明灯,照亮了他们在各自领域内前行的道路。

与此同时,在文化产业方面,也有好消息传来。《哪吒2》作为近期备受瞩目的动画电影,其票房成绩再次刷新纪录,不仅国内票房突破93亿大关,海外排片也屡创新高,展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强大实力和广泛影响力。

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每一位企业家都在不断探索与成长。何小鹏与任正非的会面,以及《哪吒2》的成功,都是这个时代奋斗者们不懈追求与努力的缩影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,无论身处哪个行业,只要勇于探索、敢于创新,就能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


比亚迪智驾下探十万内华为余承东智能驾驶好用与安全境界大不同

近期,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举措引起了广泛关注,其将智能驾驶技术下探至10万元价格区间的策略,让业界为之震动,尤其是华为的智能驾驶部门似乎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。

这一消息传出后,市场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。有人认为,比亚迪此举是对智能驾驶技术普及的一次有力推动,是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;而也有人猜测,这或许只是比亚迪为了在场上占据先机的一种策略,其真实实力与市场反响仍需时间检验。

不可否认的是,比亚迪的这一动作,无疑在智能驾驶领域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。它打破了以往智能驾驶技术只存在于高端车型中的固有印象,让更多消费者有机会体验到智能驾驶带来的便捷与乐趣。而对于华为等已经在智能驾驶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来说,这无疑是一次不小的挑战。

然而,面对比亚迪的咄咄逼人,华为并未选择沉默。虽然尚未有明确的官方回应,但业界普遍猜测,华为或将在智能驾驶技术上加大投入,以应对来自比亚迪的竞争。毕竟,在智能驾驶这个赛道上,谁都不想轻易认输。

目前,比亚迪与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较量仍处于胶着状态。谁将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还需时间给出答案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,消费者将拥有更多选择,而整个汽车行业也将因此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和变革。